南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每日一校南阳市第十五小学与经典好书为伴,
TUhjnbcbe - 2021/1/29 19:34:00

年11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人大附中做演讲时说到: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苏霍林姆斯基则认为: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真正的学校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乐园。而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南阳市第十五小学从读什么、怎么读、如何稳固学生的阅读行为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什么

明确目标

为了推进我校的经典诵读工程,进一步营造经典文化学习氛围,深化经典诵读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意义,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我校全面启动“经典与我同行,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要求,制定了各阶段的阅读目标,规范了阅读书目,使得这一活动稳步、有序地进行。

年级目标

一、二年级“诵经典,养习惯”;

三、四年级“品书香,明事理”;

五、六年级“读名著,塑性格”。

精选书目

一个人阅读品位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精神境界,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十五小不仅制定了“经典”诵读方案,还委托中华书局按照我校教学思路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论语》。同时,选定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经典日日诵》作为学生每天晨读内容。这套丛书共12册,每个年级2册,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篇幅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凝练,是滋养师生精神生命的“五谷杂粮”。

我校根据低、中、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家长会、读书会、校讯通、班级邮箱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以下系列:童话绘本、神话故事、科幻系列、成长小说、自然科学、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以保证阅读资源的相对纯净。

怎么读

阅读与环境建设相结合

?做好硬件建设。

我校阅览室藏书四万余册,适合各阶段小学生阅读,两个校区能容纳余名学生同时阅读。

?搞好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走进南阳市第十五小学,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经典与我同行,书香伴我成长”宣传栏。宣传栏里主要是当月的诵读计划和上个月的“诵读小标兵”表彰名单。走进教学楼,楼道里都是《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文化的宣传画以及阅读名言。每间教室的黑板报都有一块“诵读专栏”,记录的是学生每周、每月的诵读情况。每班教室门口都有一块“阅读专栏”,是每月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学生每天走进校园,耳闻目染的都是阅读带来的精神享受。

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师生共同诵经典

本着“诵经典,养习惯”的原则,我们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上,师生共同品读唐诗宋词,一起回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论语》等经典里的精神营养,全力推进以经典诵读为核心的课外阅读活动的稳步实施。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北师大版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定的主题编排课文,开展单元主题阅读,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把语文课本读厚,使语文课本的内容丰富起来。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和了解,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资料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2)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北师大版语文配套的课外书籍是《同步阅读文库》,它的编排主题与教材单元主题一致,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教师利用阅读指导课和学生一起总结阅读方法,用习得的方法自读《同步阅读文库》,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理念,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阅读的方法也得以巩固和迁移。

?挖掘教材阅读资源

课堂教学是桥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才是最终目的。我们以学生最熟悉的语文课本为依托,把视野放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比如学习了英国诗人狄更斯的诗歌《别挤啦》之后,我们推荐阅读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深入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他所倡导的宽容博爱……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这样,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变得更加立体厚重了。

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品读。

在每年一度的儿童节期间,我们都会开展班级读书展示会:可以表演童话剧、课本剧、可以观看经典童话剧,可以诵读美文……让孩子们在读书节品味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比赛促读

每学期我们都会举行一次“诵经典诗文,做有德少年”朗诵比赛。邀请优秀家长当诵读评委,通过比赛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图书义卖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图书义卖活动,由高年级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无偿捐献出来,学校一折或两折出售给中低年级学生,所筹善款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儿童,这时的校园里,浓浓爱心在流淌,浓浓书香在飘荡,捐献图书的学生为此而高兴,买到图书的孩子为此而激动……

阅读与家校联系相结合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家庭的读书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家校联手,育书香少年”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转变家长的观念。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就是学校的事。为了转变家长这种不正确的认识,我们从一年级入校开始每月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说明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引起家长对阅读的重视。

?邀家长参与活动。

一年级新生入学一百天,我们举行“一年级新生百天礼暨少先队员入队仪式”邀请家长亲临现场。当全体师生齐诵《弟子规》的声音响彻会场时,家长们震撼了;当孩子们诵读《游子吟》并向家长深深鞠一躬说:“爸爸妈妈辛苦了!我爱你们!”时,全体家长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请家长走进课堂。

“故事妈妈(爸爸)进课堂”是我校落实“家校心手相连,共建书香校园”的又一创举。每周五下午,十五小一、二年级各班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三至六年级每月有一位家长走进课堂向孩子们推荐好书。“故事妈妈(爸爸)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真正落实了家校联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位走进课堂的故事妈妈(蔡梦荻家长)与全体分享“孩子阅读花絮”时说道:我不能给孩子留下万贯家产,也不能陪伴孩子走完他的人生,但我可以培养他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丰富他的精神,陪伴他的人生。我相信,有阅读相伴的孩子,他的人生不孤单……

这些活动,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有家长。家长们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我们欣慰:我们的努力有回报了,我们的坚持起作用了,我们的学生能享受“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了。

如何持续读

保证阅读时间

?每周一上午第一节,是全校统一的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师依托校本教材,有计划地开展经典诵读,引领学生进行经典欣赏,讲解经典故事,指点智慧人生。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开课前两分钟,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一吟”,做到“学而时习之”、“读而常吟之”。这样的经典诵读课,不仅能丰富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每周开设一节“阅读交流课”,由语文老师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带领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籍。

定期交流分享

召开读书会,在交流中分享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检测阅读效果最好的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方法。每周的阅读交流课是固定的读书会召开时间,每到这一天,学生就把语文课本放家里,兴致勃勃地带着小说来上学。在课堂上,学生按照小组分工中的1、2、3、4号进行小范围交流,然后小组推举或自荐参加班级的大交流。在读书会上,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和学生一起讲述着自己的读书感悟或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形成家校合力

每学期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每位语文教师都会和家长沟通: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应该做哪些配合?同时倡议家长每天陪孩子阅读不少于半小时,每晚睡前十分钟阅读交流。这不仅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让孩子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幸福感。看着孩子一天天可喜的变化,家长心里乐开了花,进行亲子阅读的劲头儿也更足了。

每个月班级都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评选“阅读小标兵”;每学期我们都会依据学生在家读书情况以及家庭读书氛围,评选“书香家庭”。每学期“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则将读书活动深入到家庭,起到了“小手拉大手,快乐阅读”的辐射作用。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读经典的书就像接受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它们充满诗情画意,明丽纯粹;充满扣问深思,发人深省。通过经典诵读,阅读交流等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读书方法,同时更懂得如何做合格小公民。他们阳光向上,明白事理,在家争做好孩子,在校争做好学生,在社会争做好公民。一路走来,洒下滴滴汗水,回望来时的路,却发现汗水已化作朵朵鲜花盛开,所有的劳累和付出也就都值得了!“让经典好书相伴,打好人生的底色”是十五小坚持走下去的育人方向。

供稿

南阳市第十五小学

“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

想要了解更多?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校南阳市第十五小学与经典好书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