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解决增收问题?新野县上港乡的做法是,“创办+开发+鼓励”相结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让每个劳动力都有事干,每个家庭都有收入,真正实现脱贫增收,同奔小康。
创办扶贫车间
一是创办扶贫车间就地带贫。上港乡地处新野县城西部,是县产业集聚区西区所在地,工业企业发达。多年来,全乡形成了棉纺织和家具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近年来,该乡积极盘活了村空场空院及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就近扶持,吸纳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探索出了“投资小、风险小、带动快、见效快”的“两小两快”扶贫车间建设新路子,创建了药艾堂科技公司和圣中板材公司两个车间,先后吸纳了21户贫困户就业,公司按照人员和产品生产实际,制定了车间出勤、绩效、管理等制度,积极鼓励员工多劳多得。部分残疾人和半失能人员也精神振奋,很快适应了新岗位,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按计件工资制,每个劳动力月收入均在元以上。
二是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为让贫困户牢固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该乡结合实际,开发了保洁员、护路员、护河员、护林员、保险宣传员等公益岗位个,由乡扶贫办统一管理。为使这部分公益岗人岗相适、岗责相适,乡扶贫办出台了《公益岗管理使用制度》。将每个岗划分责任区域,制定岗位职责和奖罚制度,要求每个岗位人员每周两次活动,履职尽责。每村评选出一个责任组长,负责员工日常活动。每月借助“志智双扶”活动,由村干部、“五老”人员评定,评出“优秀”、“良好”、“差”等档次,工资上下浮动10%—20%。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予以奖励,按积分多少,在“同心超市”兑现等值的物品,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根据岗位不同,公益岗员工每年收入—元,扩大了贫困户就业收入。
三是鼓励就近务工。为使每一个贫困劳动力都能劳有所乐、劳有收获,乡党委政府健全了《上港乡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和引导乡内外46家企业与16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携手扶贫。企业开发出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村“两委”及时与企业结合,推荐贫困户上岗。同时,乡鑫晶生态农业扶贫示范基地,也鼓励半劳动力、弱劳动力进场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下,乡政府按照“三有一可”的要求,努力做到让贫困户就近就业。已安排县外务工人员人,县内务工(不包含公益岗位)人。全乡户人中,有劳动力、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人员户人,均实现了就业。
来源:中国社会扶贫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