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至今,“大学城”的消息在南阳甚嚣尘上,关于选址也有鸭河跟新店等多个版本,引起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幻想。尤其是今年,有了官方认证的实锤消息以后,热心市民心头的小火苗更加按捺不住地跳动摇曳起来。“大学城”这个事物,其实并不新鲜,大部省会以上的城市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了。很多南阳人在都有过在外地大学城求学的经历,所以在对南阳大学城的期盼中更多了几分青春记忆和故土情结的交织混杂。南阳要有自己的大学城了。听上去是件多么有逼格、有活力、有前景的事儿,想想都觉得无限美好。然而对于南阳来说,蓝图和现实之间终究还隔着一段无法预估的距离,因为这中间有太多因素充满了不确定。对南阳来说,这段距离大概还有多远?今天探讨一下。2
来看看那些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大学城”的城市,它们“大学城”中容纳的都有哪些大学。北京的“大学城”有俩:一个是位于昌平区的沙河高教园区,一个是位于房山区的良乡高教园区。前者入驻的高校包括北航、北邮、北师大、央财、外交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均为部属高校。后者已经入驻的高校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理工、首师大、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北京沙河高教园区大学分布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容纳了上外、东华、华东政法、对外经贸、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多所高校,已经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上海松江大学城高校分布示意图南京也有三个大学城,规模最大的仙林大学城分布有南大、南邮、南师大、南中医、南财在内的十几所高校。南京仙林大学城高校分布杭州有汇聚了中国计量大学、杭师大、浙江财经、浙江工商、浙江理工、浙江传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下沙高教园区。广州大学城吸纳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师范、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多所名校。重庆大学城则囊括了重大、重医大、重师大、川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在内的多所名校。此外拥有较成规模的大学城的城市还有西安、济南、郑州、福州、宁波、珠海等,其中南阳人最为熟悉的非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莫属。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大学环湖分布南阳目前初步确定的大学城选址区域,跟郑州有几分相像:网传的南阳大学城选址范围,位于新城区北部那么笔者的疑问来了,相信你们也已经发现,以上列举的已经拥有成熟“大学城”的城市,无一不是名校众多的高教重镇,或者教育资源集中的省会城市。城市高校数量排名(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基于庞大的高校数量,一批有新建和扩建需求的大学很容易在某个区域内形成分布集中的大学城。珠海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范本,本地几乎没有什么大学,但是引进了很多外埠名校异地办学,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凭此同样也支撑起了属于自己的大学园区。反观南阳,显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情况。目前为止,并没有吸引外地高校前来办学的迹象,自身的高校资源原本又很匮乏,目前市区的普通高校总数只有5所,其中本科两所(师院、理工),专科一所(医专),高职两所(工院、农校)。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南阳如果要在新城区北部新建大学城,大学从何而来?毕竟,能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至今还没有出现过。3
建大学城,最直接的途径无疑就是统筹现有高校扩建或迁建。要把南阳市区的5所高校全部打包迁建,好像也不太现实。那么市区哪些高校具有扩建迁建设的可能性?有几成?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南阳师院:截止到年,在校生人,占地亩,分东、中、西三个校区,中区和西区也就是在近十几年间才陆续建成,目前的公开消息中也并没有看到师院有扩建或迁建的计划。师院中区大门南阳理工:据现有信息,理工目前在校生两万余人,占地亩,含西北校区(邻长江路的老校区)和仲景南路以东的东南校区。目前又在紧邻原有东南校区以东区域新规划了亩的东校区,并已于今年5月份开建。如此看来,理工短期内择址另建或扩建的可行性也不是很大。理工新开工的东校区平面图建设正酣的理工东校区工地理工目前建成和在建的三个校区位置示意剩下的几个专科及高职层次的学校,如医专、农校和工院,无一不是在近十几年内借着升格的东风(中专升大专)从主城区搬迁到外围,新校区目前并没有饱和。虽然医专跟工院均有升本计划,但是升本难度确实也不是一般的大,目前来来这几所学校好像都还没有扩建或者新建的充分动机。杜诗路上新近落成的工院南大门需要注意的是,师院、医专、农校已经在西南区域集中连片,附近的南阳职教园区也已经规划建设多年,已有农校,工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等入驻或开工。位于西南片区南阳职教园区这样合计下来,蓝图已经铺开的“南阳大学城”中,最有眉目的反而是近年来消息不断,复建有望的张仲景国医大学。然而让笔者感到疑惑的是,南阳在列的重大项目中,张仲景国医大学和医专仲景东区是独立分列的两个项目,分属于不同的主体单位。而位于北京路雪枫路东北角的医专仲景东区目前已经开建。更加让人理不清头绪的是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当前的归属现状,位于武侯祠西侧的原国医大校址(后来的南阳中医药学校)现已经合并划归医专所有。张仲景国医大学原校址,历经了多次合并重组而南阳理工学院内目前也有一个张仲景国医学院,就在东南校区文法学院南侧。理工东南校区张仲景国医学院前的张仲景像及药用植物园这样来看,未来将要复建的张仲景国医大学,因其复杂的历史沿革和从属关系,可能会面临一些统筹上的难度。所以对于网传的张仲景国医大学将要入驻新城区大学城的消息,笔者持保留态度。4
作为高等教育薄弱的人口大市,多年来南阳人对于大学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渴望。当年错失中科大的遗憾让南阳人懊恼至今。最近二十年来,南阳也一直在高校升格的路上不断发力,高等教育面貌得到了一定改善。在引进外埠高校方面,南阳其实也做过一些努力跟尝试。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上曾出现过一则南阳引进北师大文学院的消息,最初的设想是依托南阳师院聂振弢教授创办于于潦河坡的南阳语言文化学院合作办学。后来无果而终。跟同等级的城市相比,南阳高等教育差距依然明显。新乡现有高校12所,其中本科8所;洛阳现有高校7所,其中本科3所;安阳和信阳的本科高校也都在3所以上。(以上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不含洛阳和信阳的军校各1所)近年来,周边城市在引进异地高校方面也都有所斩获:江苏大学洛阳研究生院已于本月签约,襄阳更是连续引进了武汉理工和华中农大两所高校,势头生猛。就连信阳,也开始在原本就不弱的高等教育上持续发力,已经成功引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工大据说也在洽谈当中。所以,南阳通过在新城区谋划大学城来弥补教育短板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作为白河东岸的重要组团,已经被纳入如火如荼的南阳新城区建设中统筹考虑。思路框架有了,目前亟待落实的就是内容的填充,即项目的引进,大学的落地。这是重中之重。假如这个实际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南阳大学城”就只能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如同空中楼阁,长久地停留在绚烂的蓝图之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扫码免费加入大宛楼市读者大家庭获取楼市信息交流置业心得▼▼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