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南阳挑战不可能擘画教育发展蓝图
TUhjnbcbe - 2025/4/30 17:53:00

□孟向东刁良梓王丙双

年9月8日《河南日报》09版刊发

这是一个关乎全局的“战略决策”。南阳市委六次党代会和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列为南阳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阳市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并将其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

这是一道极具挑战的“加试题”。总投资亿元,占地余亩,5年时间建设20所完全学校,投资之大、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这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民生盛宴”。到年秋期,20所完全学校将全部投用,届时将新增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2万余个,南阳也将彻底告别“超大班”,解决“入学难”。

目前,已有8所完全学校正式投用,辐射带动效应初显。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认为,完全学校建设不仅可以缓解中心城区入学难的问题,而且将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学校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南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

令人欣喜的是,省委和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多次来南阳调研,对南阳市完全学校建设的做法给予肯定,指出这一做法蹚出了一条消除“大班额”难题的新路子。

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鸟瞰图

1、挑战“高速度”

曾几何时,“超大班额”像梦魇一样一直困扰着南阳人。

在南阳市中心城区,一个班动辄80多人,推开教室门,黑压压的全是脑袋。

老师们抱怨,管理难,上课费劲。

家长们抱怨,娃们没有活动空间,全面发展受局限。

南阳人熟知,自年撤地设市以来,受制于财力等因素制约,南阳市中心城区学校建设欠账较大:

老城区学校虽较为集中,但布局与数量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规划建设形成的格局,校园普遍狭小,捆绑了学校深度发展的“手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南阳市中心城区人口和适龄儿童急剧增加,新增学位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生源增长的进度,学位供需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面对群众的呼声,南阳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决定自年起,实施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五年规划,连续五年每年在市中心城区新建4所完全学校,并在市委六次党代会和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南阳市完全学校建设,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市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将南阳市完全学校建设上升到省级发展战略。

一诺千金。承诺背后,则是全身心的付出和马不停蹄的日夜兼程。

南阳市政府专门成立市完全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完全学校建设首席服务官制度。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整体布局,靠前指挥;南阳市市长霍好胜、市委副书记曾垂瑞和分包四区的市厅级首席服务官每周必到完全学校进行现场办公,一校一案、一事一议,为完全学校建设解难题。

霍好胜坦言,每年建成4所完全学校,对南阳而言,就是一种对“速度”和“极限”的挑战。

为加快施工进度,南阳市发改、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土地、规划、施工等手续“容缺办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建设的前期手续办理速度。

承担完全学校建设任务的宛城区、卧龙区、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按照“压茬推进、同步进行、交叉作业、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完全学校建设格局。

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强大动能,南阳市政府与四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通过周调度、月督查、季考评,加大对完全学校建设的督导力度和频次。

南阳市制定了完全学校建设考核奖惩办法。就在昨天,南阳市召开年教师节暨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表彰大会,市委市政府对卧龙区等6个单位记二等功一次、市财政局等6个单位记三等功一次、卧龙区教体局等8个单位记嘉奖一次;给张红岩等18名同志记二等功一次、李明等18名同志记三等功一次、张正阳等24名同志记嘉奖一次。同时,对未按台账要求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提醒;约谈提醒后仍推进不力的,启动问责程序,一时间形成了上下同心协力、高速运转的工作运转机制,推动完全学校建设一日千里、势如破竹。

年9月1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南阳市第五、六、八三所完全学校同日揭牌。

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拔地而起,美观大方;一个个标准化运动场、足球场、排球场规划合理,气势壮观;园林式校园、多功能教室、智能化实验室布局合理、一应俱全。眼前的一幕幕,让前来报到的家长和孩子们欣喜不已。

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中心副主任万旭说,第八完全学校于年10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日夜奋战,昼夜连续施工,白加黑、五加二,抢晴天、占雨天,真正实现了一天一变样、两天大变样,确保了今年秋季如期投用。

而这只是一个缩影。正是南阳人这种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向时间要效益、向速度猛进攻的坚实工作作风,让3年时间,成就了一个个“神话”:目前,南阳共有8所完全学校正式投用,极大缓解了“大班额”和“入学难”。

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学生正在上课

2、挑战“高难度”

今年秋季开学这几天,南阳市完全学校航拍图,成为南阳人朋友圈里最美的风景。

热心的网友,还收集了通往各个完全学校的交通指南,市民们坐着公交车去新落成的学校参观,脸上洋溢着欢庆的笑容。

从地图上看,20所完全学校分散在市中心的四周,完美形成一个圆环,与中心城区学校遥相呼应,形成了连续贯通的完美闭环。

而这离不开南阳的“超前理念”和“超前规划”,更离不开南阳市主要领导的“超前决策”和“超常定力”。

南阳市市长霍好胜被老百姓亲切称为“有教育情怀的好市长”,他说,完全学校在建设之初,我们就以符合“新高考、新教改、新课改”为要求,坚持“集约、节约”原则,要求学校选址规模至少保障在亩以上。

“占地面积大,建设耗资巨大!当时这在外人看来,南阳就是在挑战不可能。”霍好胜坦言。

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财力有限,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尤为紧张。

愿意担当、主动作为的人,在困难面前,往往不是原地打转,而是善于化危为机、借势发力。

主抓教育的南阳市副市长阿颖说,我们紧抓国家投融资政策“大礼包”,按照减少融资规模、减少偿贷付息压力的原则,采取多种模式进行投融资,着力破解制约完全学校建设的资金和土地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自年以来,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内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中小学校,基本上已经达到“能建尽建、能扩尽扩”,新建学校没有足够用地,改扩建几乎没有新的空间,亟须破解瓶颈、求新求变,向核心区域以外拓展。为此,南阳以符合“新高考、新教改、新课改”为要求,以合理满足需求、规模适度超前为原则,超前规划,将最金贵的商业用地、建设用地调规为教育用地,采取相对集中、科学分布的“园区化”建校模式进行布局,明确四区学校项目用地选址要求,确保完全学校用地,确保最大限度地增加学位。

“教育投资也是生产力。”霍好胜说,完全学校建设是民生、是责任,不但是破解“大班额”的重要举措,它对城市的拉动效应未来可期。

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面貌一新

3、挑战“高质量”

耗资巨大的完全学校,教育质量能否跟得上,一直是社会各界担心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阳挑战不可能擘画教育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