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解读
过河拆桥与忘恩负义
作者:马士龙
下边第一幅《过河拆桥》是三格漫画,画的是有一人过河的时候,他不是面朝前正着走,而是面朝后退着走,为什么呢?因为他弯着腰正在拆桥呢。他每退两步,拆掉一块木板投入河水中,慢慢拆退到河中间,面前的木板已经被拆掉很远,全部投入河水中漂走了。这时他直了直腰,笑嘻嘻的休息一下,随意扭过头去,往前看看还有多远能退到桥那头,结果发现,对面有一人,和他一样,也在过河拆桥,他们俩个人这时站在桥中间的木板上互视,都非常惊讶,即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此画极力讽刺过河拆桥的恶果。
《过河拆桥》,马士龙(年11月12日)专为本文而作
下边这幅漫画《成龙之后》于年9月5日,刊登于《婚育漫画》报,画面表现一位画家在画龙,当画家刚把龙晴点完,还没丢下画笔休息一下时,龙便一跃而起欲飞上天去,临走丢给画家一句话:“你算老几,你会腾云驾雾吗?”此画深刻讽刺一些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极不道德之人。
《成龙之后》,马士龙作
世上此类人多的是,有些年轻人刚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立刻看不起农村的乡邻,看不起生养自己的地方,看不起供养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身上流着父母的血,住着父母给买的房,却嫌弃父母落后无知。
还有些人求人办事,办事前烧香拜佛,跪着对菩萨说,如果我求的这位贵人能帮自己把此事办成功,一定给恩人送辆宝马车,然后再来庙里烧香还愿,施舍万金。结果呢?事办成后,烧香还愿的事就不再提了,正在纠结着是给恩人送辆电动车或是自行车呢。
过河拆桥的人,让人恨之入骨,他会象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我们接受的教育是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老鼠过街》,马士龙(年11月13日)专为本文而作
其实,凡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要辨证的看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教育过我们,对全中国人民敬仰的孔子思想,也要批判地继承,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全盘照搬。
四十多年前,笔者20岁出头,师范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个亲友曾教育我说,啥话都不要全信。比如说一个人“过河拆桥”不好。其实,人的一生,从出生到事业成功,再到中年老年晚年,过的“桥”太多太多了,如果都要去找着回报,你回报得了吗?
《人生之桥》,马士龙(年11月13日)专为本文而作
他说,咱先不讨论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只说除父母之外,别人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
举个例子,孩子出生时母亲难产,如果不是医生护士竭尽全力相救,母子二人早就不在人世了。坐月子时,有几次吃奶呛住,好久出不来气,孩子命悬一线,年轻妈妈急的没办法,亏得隔壁王二妈看见及时处置,才化险为夷。孩子淘气,有一次在河边玩耍,掉河里快淹死了,亏得路人相救,才保住一命。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来,有那么多恩师关爱,日夜不计报酬的辅导,在升学报志愿,选专业方面做了很多正确的参谋。还有在野外遇到危险,路人拚命相救。想参加个如意的工作时,遇到很多沟沟壑壑,一些亲戚朋友没少帮忙解决。在下班途中突发急病,医院抢救。以及评职称,升职提干,及家乡有事,事事处处都有贵人相助,他们千方百计的替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竭尽全力的帮助。这些数不清的众多恩人,你都涌泉相报,报得及吗?所以说,过河拆桥并不为错,起码没有伤害他,卸磨杀驴才是应该遭千人指万人骂的。
《卸磨杀驴》,马士龙(年11月12日)专为本文而作
怎样理解以上两种观点呢?应该说两种观点都没错,但要灵活运用。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很多艰难险阻,往往会遇见好心人帮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后如果逐个找着报恩,由于人员太多,战线太长,时间跨度太大,确实力不从心。所以,也不要过多自责。多数人帮助别人,并没有想着以后要求回报。如果某一天,其中一人有困难找着你求助,或知道他最近有难处,还是要竭尽全力相助的,如果装做不知道,不理不睬,那才是真正的忘恩负义。在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起着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恩人,还是要定时定期看望的,这不仅是爱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心灵的安慰,每当自己晚上失眠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在脑海中反复回放此件事的时候,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可以,无愧于心,无愧于人,能心安理得的生活下去,这才是智者正确的选择。
俗话说,佛在心中,只要心中有佛,人人皆是佛。心怀慈悲心,人人皆可度。愿天下的人都是好人。
年11月13日
云阳云东学校,点击阅读:组图
年云阳镇云东学校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历史图片集71p(曹会林注)
图片上显示的老师,(其余是家长,不在名单)自左到右分别是:刘桂东、刘洁、侯文庆、邱向东、褚文中、李怀文、马士龙。
刘桂东现在南阳市第十九中任教,刘洁调到云阳镇一初中任副校长、侯文庆调到云阳铁路小学任教,褚文中年8月31日去世,邱向东、李怀文仍在本校工作,马士龙已退休。
年11月13日
作者简介
马士龙,中国当代实力派漫画画家、中国画画家,兼写散文、传记、评论。
年开始发表漫画、连环画。三十多年来,先后在《漫画月刊》《中国漫画》《中国妇女》《辽宁青年》《缘缘漫画》等权威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讽刺与幽默》《中国书画报》《美术大观》《幽默与笑话》《法制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报刊,总计全国各地数百家中央级、省市级主流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余件,并有作品在外国发表或转载。先后获得金奖、银奖等各种奖项五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