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历史上不仅出圣人、伟人、名人、贤人、智者,还是个出奇才和怪才的地方,咱就仅谈谈南阳作家群的几位扛鼎大师:土生土长的乔典运是南阳西峡人,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作品深邃力透纸背,被称为当代的鲁迅。二月河也只上过高中,可他创作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誉满全球。乔典运、二月河都是大作家,从田埂上走出来的秦俊也是作家,他的名气虽然没有乔典运和二月河大,但若论作品的数量,乔典运和二月河加起来也没有他的多。
仰慕先贤,我慕名拜访了秦俊老师。
一
当我踏进秦俊老师的办公室时,只见他佝偻着身子,蜷缩在那张被书籍、资料占去大半的书桌前,正用一只油笔在爬格子。他不会敲键盘用电脑,更别说其它写作软件了。作为一位当代大作家,竟然视电脑为陌路,不仅有点落伍,更显奇葩!
尽管秦俊写作办法老派,但取得的成就肯定令你称奇:迄今已出版了23部共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此外,他还参加《中国政治思想丛书》编写,合著了《南阳会战——中国对日最后一战》,撰写的《习仲勋祖居地南阳》,在《党史博览》发表后,被人民网等上百家报刊杂志和网站转载。他所主编的23万字的《习仲勋与河南》,经中央党史研究室审查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连播了他6部作品。还有一系列服务于南阳的地方性书籍。
和著名电视剧纸片人、剧作家罗欣在一起他的这些作品是他业余和退休后的收获。
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南阳市人大常务副主任。他是国家一级作家,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南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儒学文化研究会顾问,曾任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名誉院长、南阳市历史学会会长、南阳市儒学研究会会长等等,不再一一罗列,真可谓桂冠压顶。
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几十年来秦俊犹如一位顶级烹饪大师,把那些史书记载、坊间流传的大人物小人物、大事情小事情,经过创意设计、细心搭配、再煎炒烹炸,精心地打造出一套“秦氏菜系”,让“食客”们甘之若饴,啧啧称奇,他的成就给他带来了无数荣誉,但他最喜欢的是读者封他的“以文学解读历史的民间叙事派掌门”这顶桂冠,接地气,亲民众!
河南大学最美校友二
秦俊的部分作品闲话少说,上菜:
年1月1日秦俊处女作《乱世枭雄——别廷芳演义》(合著)在《南阳日报》上连载,为他赢得了开门红。此后,他一鼓作气,连续出版了小说《混世奇才——庞振坤》、《花子帮主》、《风流将军——王凌云外传》、《浪子拜将记——丁大牙外传》、《伤兵东四郎》、《奇侠樊钟秀》等一系列作品。其中四部被改编拍摄成电视剧,三部已经公映。
根据《乱世枭雄——别廷芳演义》改编的视连续剧《别庭芳传奇》你仔细品鉴就能发现,秦俊这些早期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素材来源于南阳本土:别廷芳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宛西自治代表;庞振坤是流传于南阳一带的智慧化身,丁大牙、王凌云、伤兵东四郎等都是南阳人或与南阳有着不一般的交集。
但秦俊这些早期作品充其量也就是地方小吃,不能满足口味各异的读者们的味蕾,“秦氏菜系”只能在这个南阳盆地里打转转,盆沿就是他作品的边缘,秦俊也就只能在盆里起舞清影、长袖难舒了。
在电视剧《光武帝刘秀》中,张光北饰演刘秀归亚蕾饰演的皇太后他鼓足勇气奋力一跃,跨跃了盆沿的局限,放眼远望,视野开阔了,写作题材由南阳历史人物转入中华帝王,于是多万字的《大汉王朝》系列(《汉高祖刘邦》、《汉武大帝》、《光武帝刘秀》、《汉宫残阳》又名《上溯三国》),余万字《春秋五霸》系列(《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多万字《大宋天子》系列(含北宋九帝《大宋天子——赵匡胤》、《大宋天子——赵光义》、《大宋天子——宋真宗》、《大宋天子——宋仁宗》、《大宋天子——宋神宗》(含宋英宗)、《大宋天子——宋哲宗》《大宋天子——宋徽宗》(含宋钦宗))等后期作品相继问世。迄今他已有23部共逾多万字的小说出版发行。
《大宋天子》系列至此,这套“秦氏菜系”算是冷热、荤素、繁简搭配精当,色香味俱全,可谓穰穰满家的一套满汉全席,额外还有小配菜点缀。这些后期作品就是“秦氏菜系”中的“看家大菜。”
电视连续剧《混世奇才——庞振坤》剧照细品“秦氏菜系”,带着“农家乐”那种淳朴、清新的味道。
风味独特的秦俊作品一面世就畅销不衰,受众广泛。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庙堂政要高山流水者及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都各得其乐,甚至连车匪路霸也为其折服。可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他的多部作品被选入“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
作品的成功,使卧居南阳的秦俊在国内文化界声誉日隆,他多次受邀到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文博部门成功举办学术讲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北大讲坛上秦俊来自乡野,深谙平民心态,能屈就身位,用匍匐的姿态去审视解读历史。但他又是学富五车的历史学者,心思缜密的思想者,一位颇有政绩的官员,他有能力把各方面揉合在一起,纵横捭阖,恣意创作,他的作品,角度新颖,情节曲折,叙事直接,语言亦庄亦谐,轻松有趣,娓娓道来,平铺直叙中现深厚文学底蕴,可谓于无声处闻惊雷!
他以民间的视角、语言、风格、思维、朴素、清新及民间的狡黠来创作,把不同人群的特点爱好融合进去,符合大众审美,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道。且看秦俊在《汉高祖刘邦》第三章《磨碗》中当年刘邦喝酒三步曲,从普通百姓的视角用农民的语言、用百姓的眼光、把刘邦早期的无赖、机智、诙谐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新版秦俊小说《汉高祖刘邦》上、中、下合订本但小说出版后,有人说低俗,秦俊很苦恼,几乎想放弃。关键时刻,南阳作家群的乔典运、二月河都给了秦俊极大的鼓舞。二月河说:“老弟,我写的书人家也列入通俗之列,估计批评的也不少,我能不写了?你是大学本科毕业,你的功底我知道。不要怕谁说,不要受风的影响。话由他们说,路咱自己走!
回忆起当初,秦俊坦言:“若没有他们的鼓励,我不会坚持下去,也不会有现在这点成就。
秦俊和乔典运在一起秦俊前期小说演绎比较多。后期,他改变创作风格,更着重故事情节真实性。《大宋天子》系列基本按照正史走的。比如刚出版的秦俊倾注四年心血的67.2万字的《大宋天子——宋徽宗》,就写出了宋徽宗从做端王时的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青年一步步成为一个昏庸皇帝,从庙堂到市井、从高雅和低俗、从富贵和贫穷、从治国方略到民族关系,场面宏大,再现了那个波澜壮阔、五彩缤纷的时代。
二月河评价说秦俊的作品:“通俗而不庸俗,乡土而不泥土;从众而不媚众,入雅而不佞雅。”可谓切中肯綮。
秦俊和二月河三
多万字的作品是一笔一画码出来的,掌门是面壁十年修炼而成的,成功的路是一路荆棘走出来的!
秦俊年出生在南阳邓州白牛镇秦杨营村。本该茁壮成长的季节却营养不良,到成年也没补回来。他个低,瘦小,头不大,智商高,奇事多,点子稠,自幼善良,勤快,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散养的秦俊健康愉快地成长着!
玩得开心!
乡野僻壤中,懵懂少年秦俊的生活是回味无穷的:上树掏鸟窝,下河抓螃蟹,偷生产队的甜瓜,摘集体的芝麻刷,那味道,纯天然,无污染,真是唇齿留香到如今。呼朋唤友走四里多路上学,跑七八里去看露天电影,皎洁的月光下,生产队的打麦场成了伙伴们的游乐场。家里兄妹六个,他排行第四,家庭主旋律是团结友爱的!
穷得光荣!
那时日子真叫苦!兄妹六个的肠胃像六台永动机,尽管一家辛勤的劳动着,但年年都是缺粮户,过年时才能吃一次白馍,吃油都是论滴的,记忆里好像只有红薯类产品吃不完;下蛋的鸡是建设银行,承包了全家的日常开销。哥哥们的粗布衣服到他身上就补丁摞补丁了;雨雪泥泞时,把鞋夹在两肋下,赤脚走在泥地冰碴上,到教室门口再拿出来穿上。秦俊也没觉得有啥丢人,村里伙伴们差不多都这样!
干得欢实!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秦俊从小就懂事,勤快,啥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五六岁开始,就拾羊屎蛋、割草、拾粪。大一点,就干起了壮劳力的活:推水磨、拉板车、装窑,沤绿肥、扬场、挑大粪,农村的活秦俊都会干,且干得又快又好,摘棉花比女的都快。大冬天一人睡在坟地看场子他也不怕鬼。他还会铺排事,多挣工分,善于发挥家人、朋友的合力,想尽办法增加效益,秦俊从来不惜力。
分享读书心得学得扎实!
村里人公认:这娃能里很,睡着了也比一些娃儿醒着时都聪明。于是,“能娃”就成了他的绰号。秦俊上学成绩好,考试总第一,老师们对他也是另眼相看!乡间没书看。他到处索摸书籍,见张带字的小纸片,也要捡起来看看。听人说村里瞎眼老五爷有几本古书,宝贝似地压在箱底,秦俊就到老五爷家抢着干活,老五爷觉得秦俊确实是个上进的好孩子,就把书全送给秦俊。秦俊在小煤油灯下通宵达旦,鼻孔里全是黑煤烟。为了省灯油,做饭时凑着灶火看,烧焦了头发和眉毛。他把所有能借到的书籍都看过来,自然就比同龄的孩子知道得多,懂事得也就早。年1月,19岁的秦俊结束了早期求学的历史,在邓县白牛高中当代课老师。
《春秋五霸》系列年秦俊命运发生了一大转机!
大队支书、会计不时请他写个稿子什么的,在他们两个看来,这娃不吃商品粮实在是亏材料了。刚好县里给他们公社分配了五个工农兵学员指标,竞争非常激烈。大队支书和会计不但推荐了秦俊还使尽浑身解数为他拉票,最后秦俊得了个全公社第一,他被保送到内乡师范中文大专班学习。二位基层干部为国家抓住了一只潜力股!
青春作伴好读书!在这里,他犹如饥肠辘辘的恶汉面对一桌饕餮盛宴。转眼两年过去,毕业时通过考试,被分到了郑州市,但他选择留在家乡。
年恢复高考后,有人就质疑工农兵学员是靠关系上的,秦俊不服,心想一辈子都顶着工农兵大学生的帽子让人捣脊梁骨,就想参加高考,让国家检验一下,堵住别人的嘴
为了参加高考,秦俊悄悄地把名字由秦文相改为秦俊,参加了年的高考,并以超出开封师院38分的成绩被录取。但是,公社不让走,他也二十四岁了,村里同龄伙伴有的孩子都有了,母亲身患癌症,父亲高血压,还承包着生产队里的二亩地种着烟叶,秦俊实在不忍心让父母再带病辛苦劳作供他上学!
上,还是不上,这是个大难题折磨着秦俊!
关键时刻,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掷地有声道:“相娃,咱们村,从来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你尽管去上,你要是不去上学,那是因为我拖累了你,我今天就死给你看。”秦俊听了母亲的话,泪如泉涌,打上背包到开封去了。
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涯,他比同班中年龄最小的同学年长近八岁,一想到自己大学毕业时已近而立之年了,他心里就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十年后再相会吃糠咽菜长大的秦俊不在乎生活的拮据。学校发的生活费他节衣缩食,每月都能省出个四、五元做零用钱,放假时给家人带点开封的五香花生、面包什么的特产。衣服、鞋子都是妈妈一针一线做的。刚入学时,没出过远门的妈妈听邻居说开封冬天风沙大冷得很,就给秦俊买了套毛衣,邻居交代说洗了就不暖和了,秦俊真的五年都没洗过一次。
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