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2/10 18:10:00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文化宛军以笔为援,创作出一大批有温度、有深度、有品质的作品,展现出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翻阅史册,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大义面前,总有一批南阳文化人情牵黎民,魂系家国,心怀天下,让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同频共振……魂系家国南阳文人的风骨与精神年杨廷宾在南京与父亲杨鹤汀合影直播南阳讯(记者李萍)年的“春天”,比以往时候来得晚一些。岁末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冬天硬生生拉长,将万物复苏的春色阻隔于空间之外。疫情给城市按下了暂停键,热闹遁身,街巷寂静。一个个平凡人披上铠甲,不计生死,不问归期,化身为逆流而上抗击疫情的英雄。更多的普通人在后方守望相助,默默坚守。抗疫文艺的暖流,正是在此时井喷式迸发,文化宛军拿起了笔,拨动了弦,唱起了曲儿,饱含深情地创作出一件件文艺作品,用自己最擅长的艺术表达形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特殊时期,文艺从来就是一种战斗,看似柔软,却有着直击人心的无形力量。国殇面前,新时代的文化宛军将一幅幅战疫图景演绎为诗、为画、为文、为歌,化作一股磅礴能量,流入千家万户,渗透人们心间……这是文人的使命和担当。在延安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南阳文人就有这样的优良传统,以笔为枪,以声为戟,唤起民众千千万。这是文人的风骨与精神。翻阅史册,国家危难之时,社会动荡之际,总有一批南阳文人满怀炽热的家国情怀,情牵黎民,魂系家国,心怀天下,让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同频共振,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年,杨廷宾(右)在延安时期唯一的照片一风骨和气节,是流淌在古往今来南阳文人血脉中的精神品格与人格力量。“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这是科圣张衡的风骨和气节。汉安帝时,张衡便担任太史令,后离开这一职位。顺帝初,他又回来任此职,引起一些人的诘难和讥笑:“你可让三轮自转、木雕独飞,自己为何不调理调理自身‘机关’,赶快往高枝上飞呢?”张衡因此作《应间》回应,君子不担心地位不够尊崇,而担心自身道德不够完善;不以收入不够高为耻,而以学识不够渊博为耻。他决不会为功名利禄而奉承权贵,“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智圣诸葛亮的风骨和气节。那个于卧龙岗上抱膝长吟《梁父吟》的年轻文人,挥手告别躬耕地后,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地先后辅佐刘备和刘禅,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殚精竭虑、百折不挠地为事业、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却照亮着后来者的路途。想那岳飞,路宿南阳武侯祠时,手书《出师表》时涕泪四流,《出师表》的一字一行,怎能不是他“经年尘土满征衣”的一种精神动力?再说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下“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的诗句,怎不是以诸葛亮的人生价值取向为榜样?“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一代商圣范蠡是中国文人睿智的极致,功成勇退,千金散尽,是大智,亦是大仁。“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张仲景,这个大堂上公开为民看病的人,这个辞官隐身岭南含辛茹苦写下《伤寒杂病论》的人,以高尚品德和煌煌巨著名垂青史,以精湛医术和悯人情怀成为光耀千年的医圣。一身磊落,一心坦荡,风骨与气节,是南阳文人内在品质的流露、精神境界的外现。张释之法不阿贵,敢于反驳汉文帝;直不疑淡泊名利,政绩显著却不愿人知;郑方一介白衣,却敢献书直谏,指出辅政晋惠帝的齐王司马冏的五大过失……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回望历史,风骨和气节几乎是古代南阳文人的基调。即使有少数才高品低、气短节折的败类,也玷染不了那凛然风骨和浩荡气节的底色。南阳是片热土,无论生于斯还是生活于斯,无论长于斯还是仕于斯,文人们都在这里修身不息,并书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诤诤之言。西峡屈原岗处,两千多年前,屈原曾在这里赶上楚怀王,劝谏他不要前去赴约见秦昭王,楚王不听,入秦后终不得归。“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不仅在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也为后代文人的精神家园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邓州花洲书院,直言敢谏而被贬于邓州的范仲淹,在此书写下旷世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激励濡染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内乡县衙,于此任知县9年的高以永爱民若子、清正廉洁,离任内乡时百姓扳道挽留、追送百里,“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的这副对联,时至今日仍风骨铮铮、光芒熠熠。年五月二日延安《解放日报》二南阳文人的风骨和气节,自历史深处而来,任岁月长河湍急浪高,也难卷走那深蕴其中的人文精神气魄。尤其在民族危亡之际,社会疾遽变革时代,诸多南阳文人能挺身而出,敢舍生取义,一腔热血,只为家国抛洒。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清末动荡的时代大背景下,秀才罗飞声参加了同盟会,率先剪掉发辫、为女儿放脚、参与反清活动,在开封参加《民立报》编辑工作时,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揭露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宣传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令袁氏党徒坐卧不安,终遭迫害慨然赴死。一心救国的崔本浴为唤起民众,光绪三十二年在开封开办“醒豫阅报社”,订购进步报刊,宣传爱国思想,并提笔写下《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激励人们共同反抗帝国主义。文化名人郭须静是李大钊的挚诚战友,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屡屡于报端发表反袁文章,险遭杀害。还有杨鹤汀、刘炳寰、景国昭……在社会动荡变革中,他们以凛凛气节奋起抗争,力挽狂澜于既倒,彰显了南阳文人贲然血性的一面。“文章合为时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