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大巴车广播里传来的“商洛欢迎您”几个字,我收起手机抬头看向车窗外,此时已是下午七点多,天空早已是乌蒙蒙的一片了,隐隐约约只能看见远处秦岭山脉的大致轮廓,虽然和之前沿途的风景并无大致区别,但我知道——家到了!
这是我时隔一个月后,第一次踏上回家的路,虽然窗外的景色和上次回家并没有大致区别,山还是绿蒙蒙的,天还是黑漆漆的,但是一下高速,我就感受到了年的气息,只见到处都是红彤彤的,城市仿佛笼罩在红色的海洋里——年到了!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与河南省南阳市、灵宝市等交界;东南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相邻;西和西南与安康市宁陕县、旬阳县接壤;北和西北与渭南市的潼关县、华州区、华阴县及西安市的蓝田县、长安区毗连。虽然这是一个面积不足两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两百多万的八线小城市,但是不管在外打拼的我有多疲惫,每当我踏上这块土地,我的心总是不自觉的就放松平静下来,因为这是我的家乡,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清早起来,急匆匆的洗个脸,打车直奔广场,就是每个城市都有的中心广场。虽然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这里早已不是城市的繁华地带,但这里的热闹却不输任何商业中心,因为这里有商洛最地道的小吃。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一个城市最地道的小吃永远都在街边小巷里,下了车,穿过街道挤过人群,只见巷子里人声鼎沸,摩肩擦踵,就像刚下锅的饺子似的,这里有我最爱吃的小吃——黑擀面皮!
黑擀面皮是商洛的名小吃,只有在商洛本地可以吃到,是商洛人在白擀面皮的基础上改良加工而来的。特点是筋道、软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但是不能放置时间过长,因为加了荞麦的原因,时间一长面皮易发硬,失去香软的口感。黑擀面皮的做法相对繁琐:要经过洗面、发酵、烧制、压面、蒸煮、调味等多道工序,同时在炒制的过程中加入了黑芝麻粉、荞麦,香味更浓,营养价值更高。美美吃了一碗特大份之后,我准备消消食,逛一逛,体验一下小城市的惬意。
刚出了小巷子,就听见刚还寂静无声的广场已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挤过去一看,顿时觉得今天没白来,花鼓戏。商洛花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般都叫花鼓子、地蹦子,花鼓子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光绪三年,湖北郧阳遭大水,大批灾民涌入商洛,同时也把郧阳流行的花鼓戏带了过来,花鼓戏吸收了商洛的民歌小调,再用商洛方言唱出来,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商洛花鼓戏。花鼓子、八岔子、大筒子是花鼓戏最重要的三种曲调。花鼓子是用商洛民歌小调唱出,又称小调戏,主要反映本地人民的爱情和劳动生活,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等;八岔子是用八岔调演出,又称八岔戏,主要表达民国时期公子、小姐的情感故事,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大筒子主要用筒子胡琴伴奏,又称筒子戏,是花鼓戏中的大中型戏,多表现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等,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蟾》、《血刀记》、《万寿图》等,今天表演的是《刘海戏金蟾》,这是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看的,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了,因为商洛花鼓戏也和诸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同样的难题,那就是没有传承人。作为一个商洛人,希望商洛花鼓戏能永远传承下去。
看完花鼓戏,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着四周张灯结彩,人们盛装打扮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的心也热了起来,这就是年!这就是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