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崛起从年开始提出,年《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推出了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36条政策措施。年7月《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公布,从年到年,正好是15年的时间。
中部地区指的是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个省份,跨度从南到北,正好处于东部和西部的中间地带,位于我国的正中位置,所以称之为中部地区。除了地理位置居中外,这几个省份的经济实力也基本位于居中水平。
中部地区没有东部的港口优势,但比西部更靠近港口,因此经济水平自然也就居中了。这六个省份中,河南的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高;山西的人口最少、经济总量最低。从年-年的15年时间里,各省的经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整体水平依然位居全国中游,其实内在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从这15年以来,中部10强城市(选取依据为按照GDP排名)的变化,来看看各省的变化。中部6省中比较特别的城市,首先是六省的省会,分别是太原、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地级市中,国家先后确定了19个“较大的市”,中部地区有大同、洛阳、淮南3个市。
较大的市,只是当时为解决地级市立法权而设置的一个概念,当然选取的都是具备一定规模的地级市。因此在整个中部6省,年的时候,比较特别的城市大概是9个。那么这9个城市是不是都上榜了年中部地区十强呢?
年,按照GDP排名,中部地区的十强城市分别是:武汉、郑州、长沙、洛阳、南阳、南昌、合肥、太原、岳阳、常德。
从年的入选城市来看,大同和淮南2个“较大的市”并未入选。湖北省占据1席(武汉市)、河南省3席(郑州、洛阳、南阳)、湖南3席(长沙、岳阳、常德)、安徽江西和山西各1席。
表现最抢眼的当属河南省,除郑州外,洛阳和南阳也十分优秀,占据了中部的第4和第5位,甚至排在了南昌、合肥、太原3个省会城市之前。湖南也很不多,也有2个地级市入围。湖北、安徽、江西和山西4省,均只有省会城市入围。
时间回到年,也就是15年后,按照最新公开的三季度GDP数据,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是: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洛阳、襄阳、太原、宜昌、南阳。
从这15年的排名变化,明显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省会城市全面崛起,尤其是合肥和南昌进步明显。武汉连续15年保持第一,长沙从年反超郑州,优势一直保持至今。太原基本保持不变,依然是中部第8。
第二、地级市排名变动激烈,湖南的2个城市岳阳和常德被挤出前10,其实这2个城市排位变动应该不大,应该是位于11-13位之间。
其实在地级市排名变化之中,还有比较有意思的4个地级市,就是河南的南阳、洛阳,湖北的襄阳、宜昌。
从-年15年的时间里,南阳和洛阳退步比较明显,尤其是南阳市。年洛阳市是中部第4位,年中部第6,退了2位。南阳则从第5位退到了第10位,退了5个位次。
洛阳退步并不是自身不够努力,洛阳从建国初期就是我国重点布局的地级市,现如今洛阳依旧是中西部地级市之首,也是中西部地级市中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虽然这15年的时间里,很多地级市都想挑战洛阳的地位,但是时至今日,依旧没有地市能够超越。随着各省对省会城市的重视,纷纷提出了强省会的战略,洛阳与省会城市抗衡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南阳主要是依靠规模优势,南阳共有13个县市区,户籍人口最多的时候超过万。但是随着东南沿海省份的崛起,人口流动加剧,南阳成为人口净流出较大的地市,发展红利自然也减弱。
襄阳和宜昌排名提升,与湖北省首创的副中心有关。年襄阳和宜昌正式被确定为副中心城市,通过几年的打基础,在年前后这2个城市开始了飞速发展的步伐。
宜昌在年首次跻身中部10强城市,随后襄阳市也开始进入。从年到年十年的时间里,依然是襄阳和宜昌发展的黄金期,不仅迅速拉开了与省内其余地市的差距。年的时候,襄阳距离洛阳更是仅差一步之遥,大有赶超之势。在襄阳和宜昌崛起的同时,伴随着南阳、岳阳、常德等城市排名下降。
但是湖北两副的经验并非不可复制,如今河南已经确定洛阳、南阳为副中心城市,湖南确定岳阳、衡阳为副中心,因此未来中部地区十强城市的竞争依然激烈,15之后的格局又如何?恐怕谁也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