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光武帝刘秀的后宫故事,郭圣通和阴丽华,生
TUhjnbcbe - 2024/8/30 23:56:00
哪里治白癜风最专业 http://www.znlvye.com/m/

皇帝的家事,当时是敏感话题,所以史书记载不多,能理解。但是,只介绍好的、阳光的一面,一定存在隐瞒。

无数个事实证明,故意隐瞒的那部分比曝光那部分更重要。

况且,皇帝的家事,其实也是国事,因为皇帝每个决策的背后,都和他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而要证明其决策与其家人无关,必须要知道家庭全部成员及其背景。

对于刘秀及其家人,还有很多历史未解之谜。比如:

刘秀的大姐夫是谁?有人说叫胡珍,但语焉不详、来历不明。

刘秀的二哥刘仲是什么情况?出场就死了,历史记载太少,有没有把刘仲和刘秀的事迹捏在一起写的可能?

刘秀年轻时为什么会在新野被抓进监狱?

刘秀为什么带着怀孕七八个月的阴丽华去打彭宠?

刘秀女儿的母亲分别是谁?野史说的不算。

刘秀的三女婿韩光是什么背景?为什么其他四个女婿家族显赫却故意不说韩光的家族?

刘秀的阴氏岳母和小舅子,到底是什么人杀的?

估计当汉明帝刘庄审核《世祖本纪》的时候,把他觉得对父亲不利的话,全部删得干干净净。

为此,可能还需要班固等人动很多“削笔”的脑筋,“削”是删减,“笔”是增加,还要润色加工使其符合逻辑。比如,为了掩盖刘秀儿子们的年龄,一律换成被立为王之后多少年计算,打死不说死时多少岁。

因为后人只要知道他们死时多少岁,就能大概推断出其哪年出生,甚至能推算出是哪个母亲生的,那岂不有损刘秀的感情专一的好名声?

言归正传,刘秀的私生活,从其婚姻说起。公元23年6月,刘秀和阴丽华结婚。

本来刘秀自己就喜欢,加上能获得绿林军的信任,同时还能取得南阳大地主的支持,刘秀迫于绿林军压力的婚礼,只是因为在大哥丧期举行,竟一举三得,边际收益超高。

说刘秀本来就喜欢阴丽华,证据是那句“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话。从这句话,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刘秀比阴丽华大10岁,他俩不是青梅竹马的发小,也不是临近乡村长大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交集。

刘秀说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时,是他在太学读书期间,如此说明,刘秀对阴丽华有冲动,是在20—24岁。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从小没有交集,刘秀怎么知道阴丽华的名字呢?现代人可能会奇怪,知道名字有啥了不起的?

因为在古代,没结婚前不知道女方的名字才正常,知道就不正常了。

阴丽华,姓阴,是名“丽华”,还是字“丽华”?这个事没人说得清。王嫱字昭君,蔡琰字文姬,班昭字惠班,从这三个女人的名字看,“丽华”更像是“字”。

可汉代女人,不到结婚之前,是没有“字”的。有个成语叫待字闺中,意思是姑娘达到出嫁年龄但尚未嫁人那段时间,父母还没给起“字”。

女孩出嫁前没有“字”,那应该怎么称呼她呢?

第一种,比如孟姜女。孟是老大的意思,孟姜女就是“老姜家大闺女”的意思。

第二种,比如赵姬,就是赵家闺女的意思。因为古代小女孩出来办事的机会少,所以也没必要区分得那么细,知道是谁家的就够了。

第三种,约定俗成,比如无盐人钟无盐,其实她的名字叫钟离春,可当时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所以都叫她钟无盐。

所以刘秀在阴丽华未嫁人时就称呼她为阴丽华,则“丽华”一定是名,而不是字。

古代男女,尤其对女子,不经过媒人,“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这是《礼记》的要求,就是没经过媒人,不能知道女孩的名;没给聘礼钱,不能动手动脚。古人对名字非常重视,区分也严格。比如,男人的名里,有六个不能有:一国;二日月;三隐疾;四山川;五牲畜;六器帛。

古代男子20岁,长辈才给他起个“字”,表示他成人了,应该获得尊重,以后就不能“直呼其名”了,再称呼他,应该叫他的“字”。比如,刘备叫赵云就不会称呼赵云,而称“子龙”。

相反,在国君和父母面前,就不能称自己的字,而应称名。比如赵云在刘备面前,自称时就是“臣赵云有本上奏”,而不能说我赵子龙如何如何。

正常什么情况下可以得知女孩的名呢?媒人到女方家,送了第一次礼物,女方父母收了,算过了第一关,叫“纳采”,纳采之后,才可以“问名”,即问叫什么名和生辰八字五行生肖,这时正式知道女孩的名。

之后的“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程序走完,就是婚礼洞房了。

如此程序下,刘秀怎么知道阴丽华的名呢?即使是非正常渠道得知,为何不知尊重而直呼其名?直呼其名,就像现代人直呼自己父母或领导名字一样,不但是不尊重,而且是不知礼、没文化的表现。

正在学习《尚书》的刘秀,如果说出这等话,书读得如何不说,修养一定很差,被同学鄙视、老师批评是最起码的,而且说明他没把阴丽华放在心上,类似于现代社会称呼某女子为“小丫头片子”,颇有一种肤浅和孟浪的感觉。

按照正常的逻辑推测,刘秀成人后,刘家可能是向阴家提过亲的。一家有女百家求,正常。

阴家不好意思对刘秀家族落井下石,所以走人结亲的第二步“问名”。

在这个环节,阴家以刘秀和阴丽华八字不合为理由拒绝了。所以读书阶段的刘秀知道了阴家女子的名,被拒绝后内心愤愤不平。

他在太学时期说的话,应该是“仕宦当作执金吾(yù),娶妻当得阴氏女”,用河南话说出来,既比原句押韵,也能体现出刘秀的心态。

刘秀什么心态呢?不服、不平、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活出个样来给别人看的心态。“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样风光的官;娶妻,就要娶比阴丽华还漂亮的老婆”。总之,就是要发达给你们看。那种狭隘、妒忌、未曾得手的失落,跃然于纸上。

当然这是一种推测,你要非说邓晨把阴丽华的名字告诉刘秀,我也没法反驳。

刘秀耿耿于怀,阴家迟迟未嫁。转眼刘秀太学毕业,阴丽华也已满15岁,再不嫁人就是剩女了。

可是,巨富之家的漂亮女儿,未必好嫁人。普通人家的小伙子,阴家看不上,可不普通的人家,以前还有刘氏皇族,现在没了皇族,基本就剩大地主和官员后代了,未必能找到合适的。

刘秀毕业后,时不时往新野二姐夫家跑。

邓晨家,距离同县的阴家不远。如果刘家未曾向阴家提过亲,在刘秀对阴丽华有意思的情况下,邓晨很可能进行撮合,即便他不想,刘秀也会求他。

没有结果,说明邓晨的面子也不好使。

如此,在结婚的最佳年龄,两人没结婚。

刘秀那么仰慕阴丽华,落魄的白水乡刘家肯定不是障碍,阴丽华的父亲已死,障碍一定出在阴丽华的母亲态度上。

刘秀起兵后,成了太常偏将军,且昆阳之战一举成名,而此时县花已然成为剩女,高不成低不就,阴家也着急,但再怎么说,所谓的八字障碍还在,阴家不能这么势利吧?

此时,绿林军故意为难刘秀、让其在刘演丧期结婚的阴谋出炉,帮助刘秀解决了所有婚姻障碍,阴家也不得不买皇帝刘玄和绿林军的面子。

刘秀和阴丽华结婚时,官位已是破虏大将军、安信侯,这应该是刘玄及绿林军送给刘秀的结婚礼物,用帮助其完成夙愿和高官厚禄,安抚一下刘秀的创伤。

说实话这一招还是有效果的,后来刘秀在河北被王朗通缉的时候,还曾动过回洛阳的心思,说明时过境迁之后,相比要他命的王朗,他也不那么憎恨刘玄和朱鲔了。

是啊,要是没有这两个人,刘秀和阴丽华不一定是什么结果呢!有书上猜测,阴丽华脚踩两只船,另一只船是邓奉。

不能因为剩女后来在邓奉家避难,就说她和邓奉有什么。但要说没有,确实也没证据,而且有点什么更符合人性。因为没证据,缺邓奉的基础信息,所以不八卦。

总之剩女嫁大叔,皆大欢喜。结婚三个月后,公元23年9月,刘秀被任命为司隶校尉,替刘玄进入洛阳打前站。

这样,刘秀把阴丽华送回南阳,之后就出差去了河北,直到公元25年底,才接阴丽华回洛阳。新婚后一别就是两年多。

这两年,刘秀可没闲着。

公元24年春,刘秀和郭圣通结婚。这次婚姻,刘秀是为了获得真定王刘扬的支持,所以属于政治婚姻。但这里边有两个问题:第一,政治婚姻不一定就不会产生爱情;第二,刘扬在这场政治婚姻中会有什么好处?

刘秀和郭圣通之间是否有爱情,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是,想一想就能得出结论:刘秀身边有阴丽华等多个女人,依然在十几年内与郭圣通生了六七个孩子,说他们没有爱情,绝不可信。刘扬希望通过政治婚姻得到什么呢?

阴家同意把阴丽华作为原配嫁给刘秀,出于绿林军压力、刘玄面子、刘秀威名及剩女现实等诸多因素,阴家不会对刘秀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但是,刘秀要与郭圣通结婚,郭家和刘扬的要求,可就不一样了。刘扬既可以支持王朗,也可以支持刘秀,他支持谁,谁胜利的把握就大,所以刘扬有一定主动权。

在刘秀有原配的情况下,如果刘扬选择支持刘秀,就不可能没条件。无论刘秀将来发展成什么样,总不会在刘秀求上门的情况下,把身为政治砝码的圣通,白给刘秀当成小妾吧?那砝码岂不成了肉包子?除非刘扬和郭家人傻。

如果郭圣通不是砝码,郭刘两家也没有条件,刘秀选择接受郭圣通,只能是因为爱情了!最起码不是政治婚姻。

没有人相信这不是政治婚姻,所以可以得出结论:郭圣通嫁给刘秀,一定有条件。会是什么条件呢?

以刘秀当时的实力,对付王朗都困难,也承诺不了什么,如果刘扬展望未来,无论是希望刘秀在刘玄面前美言,还是刘秀将来自己做大,承诺什么都不如郭圣通成为刘秀永远的“枕边风”管用。

所以刘扬的条件,必是以郭圣通成为第一夫人为前提,否则郭家凭什么把大好的姑娘嫁给刘秀当二房?这是刘秀必须要给的承诺。

后来虽说刘扬拒绝支持刘秀,耿纯因此刺杀了刘扬,但真定刘家和郭家的势力还在,刘秀仍必须兑现这个承诺,如果不兑现承诺,那他就是个忘恩负义的骗子,真定刘氏的无形资产和彭宠的渔阳突骑要是联合起来,再加上郭家的富裕,刘秀创业起家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强敌,未来天下落人谁家尚未可知。

所以刘秀在称帝次年、刘扬被杀之后三个多月,就匆忙确立郭圣通为皇后、郭圣通之子刘疆为太子,为的就是兑现承诺,稳定局面。

在谁做皇后的问题上,刘秀最多和阴丽华客气一下,阴丽华非常懂事、以郭圣通已生儿子刘疆为由多次拒绝等,全是掩饰托词而已。

原配必须无条件服从老公的事业,被迫接受后来者居上的现实。想想当初刘秀的仰慕和阴家的拒绝,被反转的阴丽华,委屈和无奈可想而知。

郭圣通比阴丽华小1-2岁,后来者居上,且一上就是十五六年,郭圣通肯定有过人之处。史书记载郭圣通有“母仪之德”,阴丽华有“母仪之美”,从记载就能看出来,即便郭圣通和刘秀离婚了,谁也不能对其降低待遇和看法。

从郭阴两人家世比较,郭父是官员,郭母是皇族,郭家偏贵;阴父是地主,多代无官,阴母不是皇族,可是土地很多,阴家偏富。

从出身看,两人半斤对八两,不分伯仲。刘秀11个儿子,除了许美人生的刘英,其余10个儿子,郭圣通和阴丽华每人生5个,难得的平均。

从刘秀称帝到死去,郭圣通当皇后15年5个月(公元26年5月至公元41年10月属郭圣通时代),阴丽华当皇后也是15年5个月(公元41年10月到公元57年2月刘秀去世),这是惊人的巧合还是史书的安排?郭皇后失位不离家,刘秀还异常照顾;阴丽华晋级为皇后,刘秀却要求群臣不得庆祝。

在有打有压中,感觉刘秀在刻意追求平衡,手心手背都是肉,绞尽脑汁希望能让郭圣通的伤害小一点。从公元25年刘秀第一个儿子刘疆出生,到最后一个儿子刘京出生,其间最多14年。

因为公元39年6月,度田之前,除了太子之外,其余10个儿子全部封爵,说明已经在世。封爵是吴汉、邓禹等人的建议,他们建议之后刘秀再也没生儿子,说明刘秀已经停止生育有几年了,毕竟到公元39年,刘秀已经45岁。

换句话说,从公元25年到公元39年,最长14年期间,刘秀的两个老婆,合计给刘秀生了15个孩子。刘秀总共16个孩子,基本是这两个人生的,所以有人说刘秀比较专一。

如果事实果然如此,可以得出专一的结论,可刘秀的五个女儿是不是这两人生的,没有明确记载,最起码《后汉书》《后汉纪》《资治通鉴》《太平御览》里都没有说。而这10个儿子,虽说史书明确记载其母亲是谁,但也可能是别人生的,之后由这两人领养。

东汉皇宫这种事不新鲜,汉明帝的老婆马皇后,就领养了贾复的女儿贾贵人生的皇子;窦太后死后,汉和帝才知道自己亲妈是梁贵人。

假设这15个孩子都是这两个人生的,那就是说,在14年之内,每个人都生了7个左右。这就意味着,按两年生一个计算,这14年,两个女人谁也没闲着,怀孕、生孩子,怀孕、生孩子,就这么进行了六七个来回。

问题是,在刘秀一碗水端平的情况下,忙着生养孩子的郭圣通,怎么忽然之间就由一个一向有“母仪之德”“有礼节俭”的人,变成了“既无《关雎》之德,甚至有吕、霍(霍光的妻子,谋反)之风”那样的人了?刘秀说郭圣通就像个大老鹰,狠毒跋扈,谁见到她都感到害怕,已经不配教育后代、管理后宫。她怎么突然变化这么大?

反正刘秀说郭圣通变了,得废。一个人变了,总得有些理由。郭圣通身为皇后,位达极点;子女一大群,欢乐不缺;老公常临幸,并不孤单;长子为太子,未来无忧。

什么原因使她突然变成大老鹰呢?真的想不出来。刘秀做事,虽然有时候不过脑子就表态,但在糟糠之妻要下堂的问题上,绝不会冲动,一定是蓄谋已久。

《后汉书·天文志》记载,公元33年7月和11月,金星两次犯轩辕,这是皇后失势的征兆。

也就是说,从公元33年开始,刘秀对郭圣通就有意见了。

公元39年,彗星人室宿、犯离宫,这是整治后宫的征兆。公元41年,刘秀废后。

这段记载,说明刘秀和郭皇后的矛盾持续了七八年,有个逐步恶化的过程。

从政治形势分析,当东汉政权不再是单一河北政权以后,郭圣通做皇后的基础已经瓦解,这也是德不配位的体现。

德不配位不一定是道德上出什么问题,环境变化了、不再适应了,也属于德不配位。比如冬天来了,小鸟就得飞走,这和小鸟的道德无关。

公元38年河北派基本死光了,老一辈里只剩下养病的李忠,郭圣通当然没了继续做皇后的政治基础。而此时南阳人遍布朝野,哪里还有河北人插嘴的份儿。

势力很大的南阳人一度成为度田的障碍,为平息南阳人的反抗,公元41年,刘秀不许任何人多嘴,立阴丽华为皇后。

谁是皇后不由感情决定,而是由政治决定,在刘秀那里,爱情永远让位于政治,这才是刘秀婚姻的本质。

想当初汉宣帝顶住霍光势力的压力,坚持立狱卒的女儿许平君为皇后,这种担当,刘秀真没有。

从夫妻感情的角度,刘秀本质没有变,但是伪装逐步卸下后,刘秀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全国统一后刘秀发生的变化,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

比如,创业阶段因为有竞争对手,所以有所顾忌,为拉拢人心,表现得谦虚谨慎;创业成功以后全国臣服,天下归一,就会自然而然地放松和任性。

这种变化个人很难克服,同样的事情,以前能宽容,现在就接受不了。以对韩歆为例,他在战争时期没事儿,和平时期反倒被杀,可以作为证明。

当然郭圣通也有可能变化。因为历史未记载,所以不敢断言。

如果刘秀一直是那个刘秀,不能理解郭圣通要往哪儿变?怎么也不能相信,一个理智的人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在自己老家的将军们纷纷死去后,她还要作死。如果刘秀变化了,那可就难说了。

阴丽华从不多嘴,所以不惹事儿。她知道,没什么好高兴的,那些权力风光只与位置有关,与她本人无关,谁符合政治条件谁就是皇后。她就是她,她只是她。

做了皇后的阴丽华,比郭圣通多的地方,是她的儿子刘庄后来当了皇帝。按道理应该很幸福了。

可是,就在阴丽华还活着而且儿子做了皇帝之后,阴丽华的侄子阴丰杀死了阴丽华的女儿。这还不算,在刘庄的压力下,阴丰的父母——阴就夫妇自尽。

阴丽华眼看着自己的侄子杀了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儿子杀了自己的弟弟、弟媳和侄子,做了太后的自己又无能为力,是不是也够痛苦的?在权力的烘焙之下,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宁静。

刘秀在废后诏书中,说郭圣通不配教育后代。看看刘秀和阴丽华对子女教育的情况:阴丽华生的刘荆,在刘秀刚死、尸体还在宫中时,就冒充郭圣通的弟弟郭况,给郭圣通的大儿子、废太子刘疆,写了一封同情郭圣通母子被废的信,意欲挑拨异母兄刘疆造同母兄刘庄的反。

如此说明,阴丽华和刘秀对刘荆这娃儿的教育不那么成功。刘秀和阴丽华最小的女儿(公认),因为娇宠爱妒,与老公同时也是亲表哥的阴丰吵架,被阴丰一刀捅死,那时刘秀刚死两年。

由此可见,刘秀和阴丽华对子女的教育也好不到哪里去。而郭圣通的长子刘疆,留下了辞让太子之位的美名。

郭圣通被废以后,她的五个儿子都生活在皇宫北宫,这五个儿子为求学进步,就想多找些校外导师。

阴丽华的弟弟阴就,以他能找到人才为名,忽悠小哥五个,诈骗了他们上千万钱。当时很多人因此事鄙视阴家人。

那时(公元47年)刘秀还在世。他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又体现在哪里呢?

刘秀的16个孩子,外加5个女婿,21个后辈家人里,两个儿子和3个女婿因造反被杀或自杀,1个女儿因家暴被杀,1个女婿被处死,三分之一的后代非正常死亡。可以说,刘秀不是一个多么合格的父亲。

大潮退了,才知谁在裸泳!孩子大了,才知做父亲是否合格!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武帝刘秀的后宫故事,郭圣通和阴丽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