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前身为黄河三门峡工程局,于年成立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第一支机械化水电施工队伍,被誉为“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摇篮”。这家企业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级核心子公司,现在公司的注册地和总部都已经搬到省会城市郑州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那么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实力到底有多强呢?
超级十一局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6亿元,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公司现有在职员工人,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余人,注册一级建造师多人。具有国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水利行业设计甲级、建筑行业设计甲级资质,是集建设施工、勘测设计、投融资和商贸服务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建筑施工运营企业。是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特级企业,在河南“百强企业”中排名第18位。
十一局代表工程
六十多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完成了一大批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程建设项目。先后承建和参建了黄河三门峡、洛河故县、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京沪高铁、郑州地铁5号线、洛阳地铁1号线等多项国家重点大型水利水电、市政、工民建和路桥工程。这家公司还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施工企业之一,国际工程先后进入到尼泊尔、阿曼、博茨瓦纳、安哥拉、莫桑比克、赞比亚、洪都拉斯、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玻利维亚、巴西和刚果(金)等29个国家和地区。
央企总部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个建筑公司吗?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产业,总部搬走就搬走好了,有什么好可惜的。如果你这么看待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家世界强企业的一级核心子公司,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总部的入驻意味着国家级的省级的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跟进,可以为郑州市提供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工作岗位,还有数以千计的从百万年薪到一般白领的高端就业岗位。
为三门峡留下了什么
除了建筑施工之外,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还是电建系统内多元化做到的最好的,这些业务也主要布局在三门峡。涉及房地产开发、医疗服务、商贸零售、物资贸易、铁路运输、食品加工、宾馆餐饮和培训教育等行业,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创造就业岗位0多个,这些业务主要分布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三门峡市区及周边县城,医院(三级甲等)、大禹房地产等都在行业内都颇有影响,也在继续的为三门峡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为什么会失去?
对于一个企业发展前景的判断主要看是否够引进、留住高端人才。对于很多设在二线城市的超级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痛点,三门峡相比于郑州,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的人才支撑。除了人才因素,对于企业的高管、员工来说,他们自己和他们子女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他们选择企业总部驻地的重要因素,郑州在高等教育资源、医疗等基础设施上的服务能力是三门峡都很难比拟的。
痛失总部不是个例
其实优秀企业将总部迁到更大的城市是很普遍的现象,例如中铁五局从贵州省贵阳市迁到了湖南省长沙市,葛洲坝集团从湖北宜昌搬到武汉市,中建二局从河北唐山迁到北京市,中建七局从河南省南阳市迁到了省会郑州市,中建八局从山东省济南市迁到了上海市等等。虽然对迁出地城市来说,这是非常大的人才、GDP、税收收入的损失,但是对企业的发展来说确实是走上了更大的一个舞台。例如从济南迁到上海市的中建8局,现在的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这是一个可以排到世界强名的成绩。
留住人才很难
对于三门峡这样的三线城市来说,本身缺乏自己培养高端人才的能力,没有、的高等院校。如果再失去中水电十一局这样实力雄厚的优质企业,不要说吸引到全国各地大学毕业的高端人才,就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恐怕也要孔雀东南飞,去郑州、上海、北京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恐怕几乎所有的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烦恼,三门峡、宜昌、南阳这样弱势的地级市无法逆转,GDP排名超过石家庄的强地级市唐山市也无法逆转,就连济南、贵阳等省会城市在一线城市的竞争面前也很无力,这是市场规律,也是城市发展的规律。
三门峡市是河南省最西面的城市,是河南与陕西、山西经济联通的门户,黄河金三角的核心城市,与此同时三门峡拥有多万的人口规模,工业和制造业基础也非常坚实,你看好三门峡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吗?
猜图:这是三门峡哪个标志性的建筑?
除了我们提到的三门峡痛失的中国水利水电十一局之外,你知道河南还有哪些城市搬走了优秀的企业总部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